Michael Joseph Jackson轉戴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F%88%E5%85%8B%E5%B0%94%C2%B7%E6%9D%B0%E5%85%8B%E9%80%8A
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麥可·傑克森於白宮,1984年
麥可·傑克森於白宮,1984年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4/Michael_Jackson_1984.jpg
男歌手
本名
國籍 美國
出生 1958年8月29日(1958-08-29)
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
逝世 2009年6月25日 (50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
職業 創作歌手流行音樂歌手舞蹈家作曲家、作詞、藝術家、演員、和平主義者、時尚領導者環保主義者
語言 英語
宗教信仰 新教耶和華見證人
音樂類型 流行樂、R&B、靈魂樂、搖滾樂
代表作品 《Billie Jean》、《Thriller》、《Beat It》、《Heal The World》、《Black Or White》、《Dangerous》、《You Are Not Alone》、《We Are The World》、《You Rock My World》
活躍年代 1964年-2009年
唱片公司 摩城唱片、哥倫比亞唱片
網站 MichaelJackson.com
相關團體 傑克森五人組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音樂專輯

麥可·約瑟夫·傑克森英語Michael Joseph Jackson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極具影響力的流行音樂歌手作曲家、作詞家、舞蹈家演員、導演、唱片製作人、慈善家、時尚引領者,被譽為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據稱他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歌迷的歌唱藝人。

2009年,在傑克遜心臟驟停後,洛杉磯縣驗屍官在驗屍後宣布他的私人醫生過失殺人,傑克遜的私人醫生亦承認罪名——過失殺人罪。傑克遜的死引發了全球性流露的悲痛,以及多達31億人觀看他的公眾悼念儀式的電視直播。在2010年3月,新力音樂娛樂公司與傑克遜的遺產公司簽訂了2.5億美元的合約,可以發行傑克遜的唱片發行權直到2017年,並在7年內發行10項有關傑克遜的唱片。

目錄

[隱藏]

[編輯] 生平簡介

1964年傑克森兄弟(The Jackson Brothers)初創團時僅有傑麥恩、傑基、提托三名成員和兩位演奏吉他和鼓的在地友人。不到一年的時間,五歲的麥可和他的兄長六歲的馬龍加入,分別負責演奏康加鼓鈐鼓。而麥可在蓋瑞鎮加奈特小學的才藝發表會上的第一次公開演出,以〈攀登每座山〉(Climb Every Mountain)感動所有的同學和老師,博得全場喝采。麥可後來負責合聲部分,很快就被換到負責唱主旋律。

1969年,他以積遜五人組樂團(初期稱為 Jackson 5)主唱身份初出道,而於1971年開始了個人獨唱生涯。至今,他已在全世界銷售了約7.5億張唱片,他的《顫慄》(Thriller)專輯至今仍是人類音樂史上銷量最高的唱片,全球銷量超過1.04億張(2006年金氏世界紀錄)。[1]傑克遜一般被與貓王、披頭四並列為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30歲時,好友伊麗莎白·泰勒給了他「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這個頭銜,流傳甚廣至今。

麥可傑克森獲得19座葛萊美獎,26座全美音樂獎,並在美國有17首冠軍單曲(包括Jackson 5時期),曾兩次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並是極少數被迎入搖滾名人堂兩次的藝人之一。單曲《Thriller》的音樂錄影帶為全球第一支有故事內容的MV,被譽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音樂錄影帶」,並在音樂錄影帶的藝術性上「前進了一大步」。

傑克森被廣泛的認為是續貓王,披頭四後對西方流行文化最具影響的流行音樂歌手,他個人長期保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唱片銷量記錄,並發起多個慈善活動和基金會,曾多次受到西方大國政府首領的召見,亦被認為是美國乃至西方國家1980年代1990年代流行文化的象徵人物。[2]

個人生活方面,傑克遜長年投入慈善事業,固定資助39個慈善機構,已知之捐款超過四億美元,是金氏世界紀錄的「全球捐助慈善事業金額最高藝人」。[3][4]然而這些正面事蹟並未受到傳媒重視,反被忽略。傳媒著重於報導其他方面,包括他的外貌、行為等負面新聞,引起許多爭議。之後他更受到兩次猥褻男童的指控,雖然在經過調查後,兩案因毫無第三方公正的證據皆被法院正式裁定無罪,但此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麥可之後的事業日益黯淡,並對其形象造成永久而巨大的誤解與傷害。

傑克森於美國太平洋時間2009年6月25日心跳停止陷入深度昏迷送醫,下午搶救無效,被宣告死亡,終年50歲[5]。生前原定於同年7月13日[6]開始的復出演唱會,50場演唱會門票總數約100萬張門票在4.5小時內被銷售一空,但演唱會隨麥可·傑克森的逝去未能如期開唱。

[編輯] 經歷

[編輯] 早期的生活

主條目:傑克森家族

麥可傑克森,1958年8月29日的深夜出生於美國中部印第安納州的工業小城加里市的一個黑人家庭中[7],其父親約瑟夫·傑克森(Joseph Jackson)和母親凱薩琳·傑克森(Katherine Jackson)有九個孩子,麥可排行第七。麥可的曾祖母是黑奴的後代,他的另一個遠祖是印第安人。他的妹妹珍妮·傑克森也是美國知名度很高的女歌手。

傑克森家族起初住在一間很簡陋的兩房屋裡,麥可的父親在鑄造廠和鋼鐵工廠工作並住在工廠裡,母親凱薩琳則是擔任收銀員,家中經濟非常拮据。加里市的治安非常混亂,為了避免孩子誤入歧途,父親的管教相當嚴厲。麥可和他的兄弟姐妹們都說他們的父親對孩子非常嚴格,而且經常打罵他們,在家庭暴力的陰影中成長。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被問到這個情況時,麥可竟情緒失控哭泣起來。[8]

麥可和他的兄弟姐妹某次因弄壞父親吉他的弦,被要求演奏一段音樂,結果一鳴驚為天人,這使得他們父親產生了「造星」的念頭,希望他們能在音樂界有所造詣。

[編輯] 傑克森五人組

主條目:傑克森五人組

[編輯] 傑克森五人組樂團和摩城唱片公司

1960年代中期,麥可和四個哥哥在父親的組織下成立了演唱藍調音樂的《The Jackson 5》﹝傑克森五人組﹞,這個組合以麥可為主唱。

父親喬傑克森每到週末就會開車送孩子們去參加俱樂部和酒吧的演唱,漸漸的在美國中西部地區迅速崛起,甚至在紐約哈萊姆的阿波羅劇院舉行的業餘歌唱比賽中也獲得了成功。(據說如果他們如果演出失敗就會遭到父親的打罵。[7]

1967年,傑克森5人組與本地的鋼城唱片公司(Steeltown Records)簽訂了第一張唱片合約,並且有了一支地區上榜歌曲《Big Boy》。

傑克森5人組在1968年被Gladys Knight發掘,並把他們帶進摩城唱片(Motown Records)[7][9]1969年,唱片公司總裁:貝瑞·高蒂﹝Berry Gordy﹞將他們從鋼城唱片公司買出,樂團正式簽約摩城唱片公司。高蒂隨即把傑克森家庭遷到洛杉磯,並開始了他的造星計劃。1969年秋,傑克森5人組由黛安娜·羅絲﹝Diana Ross﹞引薦給大眾,並在摩城的大型娛樂節目中首次表演。

樂團的前4支單曲,先後成為冠軍單曲,分別是I want you back,The love you save,ABC及I'll be there,全部發行於1972年. [10]。傑克森5人組的歌曲動用了眾多的歌曲作者和唱片製作人。

在摩城唱片公司,傑克森5人組發行了14張專輯。並且讓麥可作為獨唱歌手發行了4張個人專輯。

與此同時,傑克森一家的經濟狀況已經大為改善,也搬進了高級住宅區中的雙層別墅,父親喬還蓋了私家錄音室給孩子們練唱使用。

1972年11月,傑克森5人組開始了國際性巡迴演出,包括倫敦、西德、義大利、法國、印度、日本以及澳洲、非洲等地。

[編輯] 麥可在摩城時期的個人專輯

麥可在摩城唱片,共發行了4張個人專輯。

  • 1972/01/24:Got to Be There
  • 1972/08/04:Ben
  • 1973/05/13:Music & Me
  • 1975/01/16:Forever, Michael

麥可在摩城唱片的個人專輯中,上榜歌曲包括Got to Be There(1971年,首張個人專輯)、Rockin' Robin、I wanna Be Where You Are及冠軍歌曲Ben(均在1972年發行)。

1975年1月,麥可發行第四張專輯《Forever, Michael》。此時麥可已經漸漸開始接掌自己的音樂事業,與摩城唱片總裁私下會談。

[編輯] 傑克森樂團和Epic唱片公司

1976年,傑克森五兄弟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訂了協議[7],先加入費城國際部,後來又轉到該唱片公司旗下的Epic唱片公司(Epic Records)[11]

與哥倫比亞廣播電台的所簽的新協議,給他們提供了更具創造性的自由空間和更多的版稅收入,這是摩城唱片公司所不能比擬的。

然而離開摩城唱片公司,他們便失去了使用「傑克森5人組」的名字以及標誌的權利[12],再加上麥可的三哥傑曼·傑克森娶了貝瑞·高蒂的女兒黑茲爾·高蒂後,他選擇了留在摩城公司做獨唱歌手。傑克森五兄弟樂團被迫改名「傑克森樂團」(The Jacksons),並且讓麥可的弟弟藍迪·傑克森頂替了傑曼在樂團中的位置[13]

傑克森兄弟繼續了他們的輝煌,在1976年到1984年間,他們不斷參加巡迴演出併發行了7張專輯。

這段時期的打榜歌曲包括Enjoy Yourself、Show You The Way To Go(1976年)、Find Me A Girl (1977年)、Blame It On The Boogie(1978年)、Shake Your Body (Down To The Ground)(1979年)、Can You Feel It?、Heartbreak Hotel[14]1980年)、Torture和State of Shock(1984年)。

[編輯] 輝煌的獨唱生涯

自此,麥可傑克森開始了他傳奇的音樂之旅 ── 前所未有、難得一見的「流行音樂之王」。

麥可也可以稱作「音樂錄影帶之王」。20世紀80年代,麥可製作發表了一系列的製作精良的音樂錄影帶。恰巧遇上MTV開台,音樂錄影帶開始發展。在這段音樂錄影帶的「早創時期」裡,麥可傑克森無疑是時代洪流中唯一的領航者,他的音樂錄影帶實際上就是一部精巧無比的電影短片,高成本大製作,有設計完整的故事情節,令人難忘的特效以及他獨有的舞步編排,完全抓住世人讚嘆的目光與情緒。他的一部部作品,屢獲觀眾與音樂大獎的肯定,甚至被譽為「最偉大的音樂錄影帶」,為世界流行文化帶來新的潮流。

[編輯] 專輯 Off The Wall 《牆外》

主條目:Off the Wall

1979年8月10日,麥可發行專輯《牆外》(Off The Wall,或譯:瘋狂)。此為麥可加盟新力唱片後的首張個人專輯; 《牆外》一發行即大受歡迎。單曲《Rock With You》和《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及其錄影帶更是屢登冠軍單曲寶座[10]。另一首抒情歌曲《She's Out Of My Life》在1980年也殺進排行榜前十名。該專輯發行一年內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張(累積銷量超過2000萬張),在美國專輯榜中停留了84周之久[15],成為麥可音樂生涯中的重要轉折。

[編輯] 專輯 Thriller 《顫慄》

主條目:Thriller
麥可在白宮

麥可的《顫慄》(en:Thriller),專輯發行於1982年11月30日。全球已經售出超過1.04億張(2006年為止),成為音樂史上最暢銷的唱片。

這張專輯佔據美國音樂排行榜冠軍位置37周,並在專輯榜內停留長達122周之久,更是歷史上唯一連續兩年拿下年度冠軍的唱片。如今在美國,它被鑒定為27白金唱片[16];在英國也獲得11白金認證[17]

1983年3月25日,當在參加「摩城唱片25周年:昨天,今天,永遠」的電視特別節目演出時,麥可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表演了「月球漫步(moonwalk)」舞步(後來他的標誌性的舞步動作),震驚全場[18]。這也使得麥可傑克森的專輯瘋狂大賣。

1984年1月,麥可獲得全美音樂獎的9項提名並創記錄性的贏得8項獎項(這個記錄一直到1994年才被惠特尼·休斯敦《保鏢》原聲帶專輯打破)。在2月舉行的葛萊美獎中,麥可獲得12項提名並創造了8個獎項的紀錄(1999年被卡洛斯·桑塔納的專輯《超自然》追平),其中7項授予《顫慄》專輯,一項授予他的自述《ET外星人故事書》。5月,《顫慄》專輯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定為空前的最佳銷量流行音樂唱片。

同年,麥可還獲得了「有色人種民權促進協會」頒發的自由勳章;在白宮接受美國總統雷根頒發的特殊成就獎-麥可將beat it用於勸喻青少年不要吸毒;11月,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他的手印。

[編輯] 單曲 We Are The World 《四海一家》

主條目:We Are The World

1985年,麥可參與組織並與萊昂納爾·里奇共同創作了單曲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旨在聲援向非洲饑民捐款的大型慈善活動「美國援非」,由45位歌手所共同演唱。這張單曲在美國狂銷700萬張,成為空前最佳銷量單曲(直到1997年才被艾爾頓·約翰的《風中之燭》所超過)。

[編輯] 專輯 Bad 《飆》

主條目:Bad
傑克遜的「飆」夾克衫

1987年8月31日,麥可發行了唱片《飆》(Bad,又譯:真棒)。

同時開始了第一次全球巡演。次年,麥可發行影片Moonwalker(月球漫步)以及一系列的同名自傳。《飆》專輯是麥可的又一次巨大成功。

它的歌曲和音樂電視"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 "Bad",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Man In The Mirror", "Dirty Diana", "Another Part Of Me", "Smooth Criminal" 和 "Leave Me Alone" 再一次全面流行。

專輯中唯一一首不流行的歌曲是 "Liberian Girl",到現在為止是他的最不常見的單曲。

無論如何,麥可創造了一張專輯產生6首冠軍單曲的歷史奇蹟。

在美國發行的7支單曲中,前5首均榮登「Billboard TOP 100」榜的冠軍寶座,"Another Part Of Me" 曾排名第11位(Billboard 藍調歌曲榜冠軍),"Smooth Criminal" 獲得第7名。

這張專輯在美國共售出800萬張,全球銷量達3200萬張。

1989年,MTV頻道授予麥可「十年先鋒音樂錄影帶藝人獎」;1990年,麥可被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評為「當代最偉大的藝人」;同年4月,布希總統在白宮為麥可頒發「十年最佳藝人獎」。

[編輯] 紀念輯 Bad 25 《飆》 25週年

據新力消息稱,將在2012年,即Bad25週年發行紀念輯,當中會收錄一至三首新歌以及混音及內頁全新冊子。

[編輯] 專輯 Dangerous 《危險之旅》

主條目:Dangerous

1991年11月31日,麥可發行了新專輯《危險之旅》(Dangerous)。麥可創記錄性的與新力唱片公司簽訂了高達8億9千萬美元的天價合約。

在「危險之旅」世界巡演中,麥可宣布成立他的「治癒世界基金」成立。

《危險之旅》專輯包括 "Who Is It", "Give In To Me", "Gone Too Soon"(為年輕的愛滋病受害者瑞安·懷特所作),和隨後成為電影《威鯨闖天關》主題曲的 "Will You Be There" 等單曲及其音樂電視。

不過專輯中最為成功和流行的單曲為 "Jam", "Remember The Time", "Black Or White", "In The Closet", 以及 "Heal The World"。

由於已經成為麥可的一種標準,專輯中歌曲的錄影帶在當時是最富有創意和製作最為昂貴的音樂電視作品。 "Give In To Me" 中邀請槍與玫瑰樂團的 Slash 參加演出;"Heal The World" 則是為了配合麥可自己的同名慈善組織所作;"Will You Be There" 中麥可以電影《威鯨闖天關》為背景演唱。

其它的許多音樂電視作品有很強的故事性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舞步,以及明星的參與。在 "Jam" 的音樂電視中,麥可和籃球巨星麥可·喬丹一起打籃球和跳舞;在 "Remember The Time" 中喜劇明星艾迪·墨菲則飾演一位埃及國王,名模伊曼扮演王后,籃球明星魔術強森扮演國王的侍衛;麥可與納奧米·坎貝爾則在 "In The Closet" 中排演一對情侶。

麥可對這張專輯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在全球售出1億張。但是在金曲榜中出現過一段時間後,專輯便跌出前十名,在美國只售出700萬張,全球售出超過3000萬張。雖然這使得《危險之旅》專輯僅超過上一張專輯《BAD》的成績成為他的銷量第二佳的唱片,但是距離售出1億張唱片的目標卻很遙遠。

1993年,麥可先後獲美國音樂獎「國際藝人大獎」、「葛萊美傳奇獎」、「年度人道主義獎」及世界音樂大獎頒發的3項大獎。

[編輯] 單曲 Black Or White
主條目:Black or White

[編輯] 專輯 HIStory 《歷史之旅》

在荷蘭埃因霍溫的傑克遜巨型塑像

《歷史之旅》(HIStory,又譯:他的故事)雙碟專輯發行於1995年6月16日。第一碟的15首歌是他過去熱門歌曲的精選,第二碟包括15首新歌。

新專輯在美國產生了2首新的冠軍單曲和音樂錄影帶:與他的妹妹珍娜·傑克森合唱的「Scream」,該單曲的帶有未來科幻色彩的音樂錄影帶花費了近700萬美元,成為造價最高的音樂錄影帶。

另一支單曲「You Are Not Alone」,剛發行便登上Billboard榜的榜首,並打破了一系列的歷史紀錄,在音樂錄影帶中麥可當時的妻子麗莎·瑪莉·普里斯萊也參與演出。

專輯中的其它歌曲:「Childhood」、「Earth Song」、「Stranger In Moscow」和「They Don't Care About Us」在美國反響平平,卻在歐洲大受歡迎。

"Earth Song" 是關於保護環境的,"Childhood" 則是電影《威鯨闖天關2》的主題曲,"They Don't Care About Us" 的監獄版MV發行的時候曾被禁播,因為因為畫面有敏感的政治鏡頭,黑人被虐待的鏡頭和警察打人的鏡頭。還有戰爭的畫面。而且歌詞有明顯的關於民族和宗教的內容(敏感的猶太的話題)。還有反對暴力,牽涉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所以被禁播,流傳的主要是MJ在巴西拍的版本。當時不僅MV禁播,單曲也差點被封掉。由於在歌詞中有"Jew me"(說我是猶太人)、"Kike me"(說我是猶太人),而被誤解為歧視猶太人,因此該曲在美國所有電台遭到禁播。"They Don't Care About Us"本身則比它在排行榜上的表現要優秀得多,短促緊湊的歌詞演唱,使聽眾過耳難忘。這首歌曲與"Black Or White"不同,Michael在歌中毫無掩飾地宣洩著自己的憤怒、控訴著社會的黑暗。由於Michael自己是這場不平等社會的受害者,所以使此曲尤為真切。在歌詞當中,他甚至對於美國政府、警察暴力、種族隔離等等都直言不諱,他對現實深深不解,對未來希望渺茫,期望羅斯福和馬丁·路德·金這樣的人物再次出現。不斷地重複著"All I wanna say is that / They don't really care about us"(我只是想說/他們從來不在乎我們),這首最大膽的作品,顯然得不到吹捧,但Michael Jackson還是用他無與倫比的創作才華將此曲的節奏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事實上成為了他的又一首經典之作。這首遭遇到極大爭議的歌曲,在美國榜上僅僅落到第30位,而在英國它還算是打進了前5。

專輯中除 "Scream" 及"You Are Not Alone"單曲外,其它的歌曲似乎在美國不是很流行。看來在美國方面來看整張專輯是失敗的,儘管在2004年這張專輯賣了1800萬張。本來麥可希望它能整個夏天都停留在榜首位置的,但它僅打榜2周就悄然無聲了。不過,這張專輯在英國卻大受歡迎,"Earth Song" 奪冠軍寶座6周並賣出超過100萬張。

[編輯] 專輯 Blood On The Dance Floor 《赤色風暴》

1997年5月11日,麥可發行了混音專輯《赤色風暴》(Blood On The Dance Floor)。此專輯為史上銷量最好的混音專輯。這張專輯共13首歌;前面5首歌是全新單曲;後面8首歌,是上張專輯《歷史之旅》中的歌曲的重新混音版本。

專輯中僅一首單曲有音樂錄影帶,即主打歌"Blood On The Dance Floor",在美國依然不如在歐洲受歡迎。後來,麥可又製作了 "Ghosts" 錄影帶,長達40分鐘,包括 "Ghosts" 、 "2 Bad"(Too Bad) 以及 "Is It Scary" 三首歌。此外,錄影帶還有一支長達1小時的版本,作為 MTV 和 VH1 台的萬聖節商業影片播出。

2001年,麥可被引薦進美國搖滾名人堂

[編輯] 專輯 Invincible 《萬夫莫敵》

主條目:Invincible

2001年10月30日,專輯《萬夫莫敵》(Invincible)發行。

這是麥可傑克森,生前最後一張創作專輯。也是麥可歷年來製作成本最昂貴的專輯。

影星克里斯·塔克(en:Chris Tucker),不僅在歌曲中與麥可對話也現身在"You Rock My World"的音樂影片中。

專輯剛發行便榮登Billboard TOP200 榜榜首,在美國賣出了200萬張,全球1200萬張。雖然數字很驚人,但與麥可以前的專輯相比,似乎不盡人意(但仍有超過1200萬張的銷售)。《萬夫莫敵》專輯在美國推出 "You Rock My World" 和 "Butterflies" 單曲,第三支單曲 "Cry" 在歐洲發行,在歐洲排行榜最高為#7。"You Rock My World" 進入美國流行音樂榜前十名,僅停留了一周的時間,但在整體排行當中,停留了近20周的時間。全長12:26的音樂影片[19]僅在 MTV, VH1, MTV2, 和 BET 幾個電視台播出,並且通常只播出5分鐘長度的版本。"Butterflies" 在美國打榜前20名,在 R&B 榜上排名第二,佔據亞軍寶座一個月,但並沒有進入流行音樂榜前十名(但在流行音樂榜前60名停留了難以置信的20周,考慮到該曲既無相應的MV配合,也沒有做商業發行,該曲仍然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在R&B領域。單曲的在榜上的持久生命力自然也推進了專輯的銷量,使《Invincible》從2001年12月1日到2002年2月2日的時間內都停留在美國榜的前40名。 Sony Music一次再次推遲"Butterflies" 單曲的商業發行以至最後索性取消商業發行的行為對該曲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如果Sony Music按原計劃對「Butterflies」做商業發行(仍然沒有MV),該曲將輕而易舉拿下R&B單曲榜的冠軍寶座並至少在冠軍位置上停留1個月。 而一支R&B冠軍單曲將不可避免引起一起R&B和Pop 兩類電臺的交流,一向拒抗Michael Jackson歌曲的大型流行電臺為大勢所驅將不得不將這支R&B冠軍單曲列入播放表單。

由於當時傑克遜與SONY發生某些糾紛,因此並未積極宣傳此專輯,但當中歌曲"whatever happens"在專輯發行後,有不少音樂評論家大讚此曲,此曲亦在坊間極受好評,以強烈旋律加上充滿熱情的間奏與和聲,深深吸引著聽眾,背景適時穿插拉丁韻味的吉他獨奏聲,和諧的節奏,與傾訴情衷的曲調,令人彷彿處於牛仔酒吧裡。(歌曲當中吉他聲是由Calos Santana彈奏)

2002年末,《萬夫莫敵》專輯的銷量不盡人意,據悉唱片公司的總裁Tommy Mottola,因為知道麥可不會與公司續約,故意不撥資金宣傳這張專輯,麥可曾說他是「種族主義者」,形容他為「魔鬼」。[20] [21] [22]

2002年6月,麥可入主創作名人堂。2002年11月,麥可在德國柏林獲得「2002年德國千年Bambi獎」,以承認他世界「最偉大的流行歌手」的地位。這個獎項是德國最具權威的獎項之一,表彰包括從經濟到影視,從政治到體育等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

[編輯] 單曲 "One More Chance"

2003年11月21日,麥可發行了一首新歌「One More Chance」,這是他的精選集《獨一無二》(Number Ones)中的唯一的一首新歌。這首歌曾登上Billboard榜的藍調單曲銷售榜冠軍寶座3周。這首歌的錄影帶也是使用了電影蒙太奇拍攝手法,並準備在CBS電視台的特別節目「獨一無二的麥可·傑克森」中播出,但因為案件而取消。

[編輯] 紀念輯 Thriller 25 "顫慄 25週年"

發行日期:2008年02月15日

2008年2月15日,發行了《戰慄25周年紀念專輯》,除收錄原始曲目外,並增加了數首原曲目的混音版本與兩首新曲,以及當年未釋出的一段口白。

本輯為慶祝專輯全球發行25週年CD+DVD珍藏版,CD收錄5首2008年最新錄音,由麥可與當前最受喜愛的音樂人共同製作專輯中經典單曲;包括阿肯全新混音《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菲姬重新詮釋《Beat It》、「黑眼豆豆」團長will.i.am最新版《The Girl Is Mine 2008》與《P.Y.T (Pretty Young Thing) 2008》、肯伊·威斯特全新混音的《Billy Jean 2008》,以及麥可·傑克森親自操刀混音製作全新單曲《For All Time》。DVD部分則是重新以數位技術後製的3支經典MV,以及麥可驚艷全球樂迷的經典舞步「Moonwalk」現場演出紀錄。

由於此紀念輯收錄全新單曲,因此不少人視此輯為全新大碟。

此紀念輯發行後大獲成功,三個月內全球銷量已達三百萬張。

[編輯] 最後的演譯 "This Is It"

2009年3月6日,麥可傑克森宣布將於7月在倫敦舉行一系列復出演唱會,這將是他超過10年來首次舉行大型演出。他證實,將自7月8日起在倫敦宏偉的O2體育場(O2 Arena)公演50場。據報導,這次演唱會100萬張門票在開售後4個半小時內給搶購一空,再次締造了流行音樂史上最高的紀錄。也證明他的人氣絲毫未減。

據報導,麥可傑克森再決定復出時接受的非常詳細妥善的全身健康檢查,最後是以極高分過關的。顯示麥可的身體依舊硬朗。對於復出開唱的目的眾說紛紜,媒體曾大肆報導傑克森因為破產、欠債被迫開唱。但據資深歌迷透露,傑克森私下向他們表示開唱的目的:「趁這個世界還沒被摧毀之前,我們現在還來的及(藉由演唱會)拯救她。」除此之外 , 亦有其他資料透露 , 麥可傑克森曾向肯尼.歐塔葛表示 , 「在以前 , 我的孩子還不會欣賞我的事業 , 但他們成長了 , 是時候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父親究竟是什麼人。」

但隨著演唱會主角於2009年6月25日去世,原定於2009年7月13日的演唱會宣告取消。

目前由之前綵排畫面剪輯而成的同名電影《This Is It》已於2009年10月28日全球上映(古巴、朝鮮除外)。

[編輯] 全新專輯 "L.O.V.E"

據新力消息稱,麥可·傑克森身前已完成但沒發行的歌曲,將會收錄部分於此全新專輯,新專輯可能提前到9月發行,目前正在製作當中。

新力將會大規模宣傳專輯,會有一些麥可·傑克森合作者上電視露面談論專輯,比如另一天(Another Day)的原作者Lenny Kravtiz就會接受採訪。還會有電視、雜誌和網路廣告。

專輯大部分歌曲將是1998年-2009年錄製的新歌。

第一首單曲將在八月份的下半個月至九月份的上半個月發行。

據稱新力將製作一個獨特的音樂錄影。

[編輯] 電影生涯

[編輯] The Wiz 《新綠野仙蹤》

主條目:The Wiz

1978年,麥可與黛安娜·羅絲一起出演電影The Wiz(新綠野仙蹤),並且結識了電影的音樂製作人昆西·瓊斯,他後來製作了麥可的三張經典的個人專輯:《牆外》(Off the Wall),《戰慄》(Thriller)和《飆》(BAD)。發行於1979年的《牆外》專輯,產生了4首Top10歌曲並在美國賣出了1000多萬張。

[編輯] Captain EO 《伊奧船長》

主條目:Captain EO

1986年,麥可參與演出了喬治·盧卡斯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3D影片Captain EO(伊奧船長),這部影片在迪士尼主題公園中一直播放到1998年。在當時,它是製作費用最為昂貴的影片,耗資達1700萬美元。這部影片中的兩首歌曲分別為 "We Are Here To Change The World" 和 "Another Part Of Me",後者被收錄到專輯《飆》中。

[編輯] 個人生活

[編輯] 外型

傑克森的外型與膚色變化長久以來引起許多關注,許多人認為他酷愛整形並持續漂白皮膚,但據傑克森眾多友人及身邊同事指出,媒體所說的情況與事實有所出入[23]

外型方面,傑克森本人聲明做過4次手術:2次整鼻手術。第一次是1979年為了修整跳舞時受傷的鼻子,該次手術不太成功,麥可抱怨呼吸困難可能會影響他職業生涯。於是轉診給Dr. Steven Hoefflin進行第二次整鼻及後續手術。

1984年1月27日,在拍攝百事可樂廣告時,爆炸特效出了差錯,麥可頭髮起火,造成頭皮二度灼傷。在意外事件後不久進行了他第三次的整鼻手術,也進行治療以隱藏頭皮上的疤痕。

在自傳太空步中,他也承認在下巴有做了個凹槽。

膚色方面,傑克森在Thriller發行後,皮膚的顏色開始不協調,在1986年被診斷患有兩種使膚色變化的疾病:白癜風(Vitiligo,白斑症)和紅斑性狼瘡[24]。 而在2010年3月29日,香港商業電台發出一則報導:根據警方的搜查令,發現他家中除了有11支致命的強力鎮定劑異丙酚(Propofol)之外,還有19支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及18支Benoquin藥膏。這兩種藥物均可美白及去斑,一般給白斑症患者使用,淡化患處以外的皮膚來掩飾膚色不均。[25] 另外,在對其的屍檢中發現其皮膚存在大量顏色不均的斑點及色塊, 可見麥可·傑克森的確患上白斑症(Vitiligo),而非外間一直流傳的人工漂白及植皮。

其中,紅斑性狼瘡更是可能導致死亡的嚴重病症,傑克森的病情雖得到控制,但受到紫外線照射會加速惡化,故傑克森極力避免受陽光曝曬,外出時則不得不隨時戴墨鏡、口罩,撐傘遮陽。

[編輯] 種族認同

傑克森曾多次表示深深以黑人為傲、以身為黑人為榮。他也是個反對種族主義的人,他對種族歧視深痛惡絕,並且認為人人應該平等。傑克森經常在演說、歌詞或訪談中提及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的平等運動。

[編輯] 法律指控

傑克森在1993年2003年分別兩次受到兒童性侵害案件的指控。1993年一案,在經過重重調查後,因原告提出證據不足,全案不起訴並和解落幕。而2003年一案,傑克森受到四項指控,最終在2005年6月13日,法院宣判傑克森所有罪名均不成立。此兩案對傑克森的形象與事業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另外,有媒體報導稱93年一案當事兒童喬迪·錢德勒承認自己受父親埃文·錢德勒指使誣告傑克森,但並未被證實。傑克森去世4個月後,埃文·錢德勒也於美國當地時間2009年11月5日自殺身亡,但目前也無證據證明自殺是否與傑克森有關[26]

麥可傑克森身邊的朋友們、以及性侵孩童案期間前來評估的臨床心理醫生Stan Katz都認為,他是一個心理年齡滯留在12歲的大男孩(12歲,恰巧就是麥可第一次獲得排行榜冠軍、開始大紅大紫的年齡)他把孩童視為同儕,而不是成人教育小孩的關係。

傑克森作品《Childhood》歌詞:「在你斷定我之前,請努力嘗試欣賞我、客觀看待我,看著自己的內心,然後問問:你是否瞭解我的童年?我喜歡孩子,我總是在試著尋找、未曾擁有過的童年。因為我從不知道那是什麼...」  

[編輯] 慈善貢獻

傑克森是金氏世界紀錄的「全球捐助慈善事業金額最高藝人」,已知之捐款超過三億美元。他設立許多慈善機構,包括規模最大的「治癒世界基金會(Heal the World Foundation)(1992年成立)」,與「拯救兒童基金會(2001年成立)」,「麥可·傑克森燒傷中心(1984年成立)」,「麥可·傑克森愛滋病救助中心(1986年成立)」,「麥可·傑克森有色人種教育基金會(1987年成立)」,「麥可·傑克森兒童醫院(1993年於華沙成立)」,「麥可·傑克森兒童醫院(1995年巴黎成立)」,「麥可·傑克森糖尿病患者基金會(1999年成立,VS伊莉莎白泰勒)」等,而固定資助之慈善機構約三十九個。

其中最大的一次資助活動,即是他1992年6月1993年11月,長達一年半的大型巡迴演唱會:危險之旅世界巡迴演唱會 (Dangerous World Tour)。該演唱共計六十九場,觀眾超過三百五十萬。總收入達到一億兩千萬美元,而傑克森將之全部投入剛成立的「治癒世界基金會」(其實這就是他展開此一巡迴的原因)。[27] 另外,1985年由傑克森和萊昂納爾·里奇共同譜寫,由美國45位歌星聯合演唱救助非洲饑民的慈善單曲《We Are The World》,在美國國內銷售達七百萬張,募款達到六千三百萬美元。捐款以外,他也進行了無數次廣告、演唱等募捐呼籲。因在慈善事業的種種貢獻,在1998年和2003年兩度被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編輯] 夢幻莊園

傑克森於1988年開始住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郡的夢幻莊園(Neverland Valley Ranch)裡,這是依據童話《小飛俠》中的神奇王國命名的樂園,方圓2600英畝。2003年12月,他說在被警察搜查後,那裡已沒有了家的感覺,後來只不時回去看看。他後來住在加州貝弗利山莊一座月租7萬美元的房子裡。2005年他回到了夢幻莊園出庭應訊[28]。2005年6月被證無罪後,他輾轉中東諸國,從巴林到阿曼[29]到阿聯[30],最後於2006年6月開始在愛爾蘭[31]的一個城堡生活並錄製新歌。2006年底回到美國,一直住在拉斯維加斯[32]。傑克森喜歡兒童動物,和包括從殘疾兒童到童星的許多小孩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他認為他們不像成年人那麼複雜,不會經常對他作出負面判斷。他曾邀請許多兒童到他的莊園玩耍,也曾為孩子們舉辦了很多有趣的活動,也包括許多慈善捐款。

傑克森最愛的消遣娛樂是看卡通、和兒童玩耍,例如用灌水氣球和水槍打水仗,一同駕駛高爾夫球車(孩子們還常被允許親自駕駛),蒸汽小火車和其他莊園中的大型遊樂機具,以及和小朋友長時間的聊天、說故事。但是2005年時傑克森稱他認為自己的行為,在公眾眼中可能被視為不合社會規範,會造成他性侵的嫌疑並成為攻擊對象,因此他將不再這樣做。

傑克森在夢幻莊園撫養了一隻黑猩猩,名叫巴伯斯(或譯泡泡),他對其珍愛有加,與其說是把它當成寵物不如說是作為一個家人。巴伯斯發育成熟後被移居出莊園,理由是因為成年黑猩猩強壯而具有危險性。在傑克遜去世後,有一段時間部分外國傳媒關注傑克遜身前養的猩猩,發現泡泡與其他同住的猩猩表情截然不同,像是感覺等著一個人,因此有傳媒猜測他是在掛念傑克遜,而在傑克遜遺囑當中,留下了近200萬美元巨額給泡泡,而傑克遜的親屬證實稱,他早已經為泡泡後半生的生活保障做好了打算。它將繼續有自己的床和專用衛生間。

傑克森很喜歡爬樹,據稱他在夢幻莊園中一棵最愛的樹上創作了多首樂曲,他把樹稱為「給予之樹」,因為他認為此樹能給他帶來靈感。

[編輯] 明星朋友

傑克森的名人朋友包括:昆西·瓊斯黛安娜·羅絲瑞克·詹姆斯亞瑟小子、馬龍·白蘭度、史提夫·汪達阿肯、保羅·麥卡尼、X JAPAN的團長YOSHIKI[33]、喜劇明星史蒂夫·哈維、克里斯·塔克、女演員伊莉莎白·泰勒及曾經的童星埃曼紐·劉易斯麥考利·克金。泰勒和麥考利克金還是傑克森的孩子普里茲·麥可和帕里斯的教母教父。他的朋友還包括魔術師烏力·傑勒、及與他共同成立「治癒世界」和「救治兒童」基金會的慈善活動家、猶太教教士波迪治。麥可也是萊諾·李奇繼女尼科爾·李奇的教父。

[編輯] 婚姻生活

1994年,傑克森和貓王的女兒:麗莎·瑪莉·普萊斯利(Lisa Marie Presley)結婚。這段婚姻持續了不到兩年,最終以離婚告終。

1996年,他與戴比·蘿威(Deborah Jeanne Rowe)結婚,這時他已經有了兒子:王子(Prince Michael Jackson)和女兒:芭莉絲(Paris Michael Katherine Jackson)。最後他們在1999年離婚。蘿威後來說,她把孩子當作「禮物」送給了傑克森。她放棄了撫養權,但2005年又要求法庭給予探視的權利。

2002年左右,傑克森有了第二個兒子:王子二世(Prince Michael Jackson II),又叫Blanket(毯子),孩子母親是代孕者,身份尚未透露。2002年底,傑克森在德國柏林響應歌迷的要求,在陽台上抱著「毯子」與歌迷打招呼,卻沒有留意到手臂已經越過圍欄,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傑克森為此發表聲明道歉[34]。孩子們的臉總是帶著面具或包著紗巾,傑克森說那是為防止綁架而採取的安全措施。

2003年10月傑克森的父母許諾:如果傑克森遠離他的兒子,他們將會照看這3個孩子。2004年3月,作為在調停時的一個把柄,傑克森和戴比·蘿威的未婚同居關係被證實。2004年,新聞又說傑克森已經是經過人工受精而來的四胞胎之一的父親。這個母親則被人認為是一個「痛苦的演員」 但是,傑克森強有力的否定了這些斷言。

2006年7月3日,前妻戴比·蘿威向洛杉磯高等法院起訴傑克森,指控他2003年10月起停止向她支付離婚時答應支付的費用。[35]2006年9月,雙方達成和解。[36]

[編輯] 其他

  • 傑克森擁有新力唱片ATV[37]的50%的音樂版權,包括披頭四樂團、利特爾·理察、貓王等歌手。2005年5月,他被牽連到此類版權問題的官司中。同時,傑克森還擁有Mijac唱片公司,並擁有他自己所有歌曲的版權。
  • 傑克森曾錄製了一支慈善單曲《What More Can I Give》,邀請了超過35位藝人一起演唱,目的是為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籌集捐款。但由於傑克森與新力音樂之間產生爭執,這首歌從來沒有發行過。新力方面宣稱原因是該曲的執行製作人馬克·斯查菲爾(Marc Schaffel)曾經是同性戀色情電影導演,因此他們不願在公眾眼中將他與傑克森聯繫起來。
  • 另外傑克遜亦曾錄制過一首慈善單曲"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後改名為"I have this dream",邀請了說唱天王Jay-Z、天后瑪麗亞·凱利、嘻哈樂教母"Missy Elliott"、金牌R&B大將R·凱利、嘻哈大將"Wyclef Jean"、搖滾明星"Lenny Kravitz"、嘻哈女將"Lauren Hill"、"Mary J. Blidge"、福音巨星"Yolanda Adams"、超級製作人"Kenneth 「Babyface」 Edmonds"、靈歌教父詹姆斯·布朗、說唱明星史努比狗狗、傳奇R&B組合"The O'Jays"和當紅新星"Ciara"。而傑克遜曾錄制過兩首"i have this dream",但兩首曲調是不同的,一首是邀請其他藝人合唱,並打算發行並把收益賑濟給"卡特里娜"颶風風災當中的災民(即原名為"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的那首),另一首則是獨唱的。在網上流傳的"I have this dream"只是"demo"。
  • 2002年10月,美洲銀行證實其在該行的貸款金額高達2.725億美元。同月,演唱會籌辦商馬塞爾·埃夫拉姆於加州聖瑪麗亞地區法院起訴傑克森,說他食言沒有參加多場演唱會,包括1999年12月31日晚到2000年1月1日的跨國際日期變更線舉辦的千禧年演唱會。傑克森敗訴。
  • 2003年4月,影片《麥可·傑克森的私人家庭電影》播出,片中表現出傑克森與孩子們的天真無瑕的關係。[38]
  • 傑克森還與他的前金融顧問——韓國聯合金融與投資公司有瓜葛,聲稱傑克森由於面臨破產問題而拖欠公司1200萬的工資和開支。
  • 傑克森的衣服右臂常有個臂環,據本人表示是為了紀念世界各地的孩童。
  • 傑克森曾於1987年造訪香港,並在TVB攝影棚會見當時無線電視多名藝人,並穿上龍袍、將軍服飾留影[39][40]
  • 麥可傑克森曾三度訪問台灣,第一次來到台灣,是1993年8月21日晚間,為了和曼谷媒體記者捉迷藏,提前一天悄悄搭乘華航CI003班機過境桃園中正機場轉機。後兩次是1993年9月4日、6日的「危險之旅」亞洲第三站的台北演唱會,以及1996年10月18、20、22日舉辦的「歷史之旅」台北、高雄演唱會。在高雄期間曾赴「無障礙之家」探視,親手贈送一百五十份玩具給在場的智障、殘障兒童。[41]
  • 1987年,傑克森在香港度假期間,以一名凡夫俗子身份前往中國旅遊,來到廣東中山市,並與當地小朋友合影,成為他人生中唯一一次的中國大陸行。[42]
  • 喬傑克森日(Joe Jackson Day)是慶祝麥可爸爸的生日。
  • 在莊園中,麥可常被小孩子推下水,多半是被推到一半後,自己下去。
  • 麥可傑克森遺產公司目前約有80首未發行歌曲,除了在2010下半年會發行全新專輯外,在接下來五年裡,還有一張新專輯將在2011年或2012年發行。第三張新專輯將會在2016-2017年發行。這三張新專輯將一共用上40首未發行歌曲。選剩下的40-50首歌,將會在接下來的25年裡陸續發出。
  • 麥可傑克森在世最後幾年(03官司到被判無罪後至準備This Is It (麥可·傑克森演唱會)前)期間喜歡間中世界各地遊覽,所以不排除還有更多未完成或未發行或未發現歌曲遺留在各地而未被遺產公司知情。

[編輯] 身體狀況

美聯社在2009年10月1日獲得麥可驗屍報告的副本,麥可並沒有如媒體所說的骨瘦如柴,相反的,他的身體是相當的健康的,以下是驗屍報告的大概內容

  • 他身高5英呎九英寸(175.26厘米)。體重136磅。並非麥可經紀人所說的160磅,也非化妝師所說的108磅。
  • 他紋了眼線和眉毛,嘴唇周圍紋了粉紅色。頭皮前部有暗色的紋身。
  • 他正在禿頂,而且有白癜風,這種疾病會減少黑色素並且在皮膚上留下白斑
  • 在低位脊椎和一些手指上有可見的關節炎
  • 他身體上有許多疤痕,包括耳後,一邊肩膀,脖子下部,和肚臍附近。
  • 他的心臟很強勁,可是肺部有炎症。其他器官正常。
  • 在麥可體內發現了異丙酚和四種其他的鎮定劑、止痛藥利卡多因還有一種復甦藥物。在他的里並沒有可識別出的藥片。
  • 並未發現非法藥物或者酒精。
  • 死亡原因的基調被定為他殺,異丙酚在沒有任何必須的醫療設施的非醫院的狀況下被使用。
  • 麥可在胸部有瘀傷,而且他的胸骨和一些肋骨折斷了,這是心肺復甦急救遺留下來的。

[編輯] 去世

2009年6月25日下午12:22(美西太平洋時間)美國洛杉磯消防隊911接獲通報,麥可傑克森在加州洛杉磯荷爾貝山租賃的住處陷入昏迷沒有呼吸。在通報消防隊前,傑克森的私人醫生康拉德.墨瑞(Conrad Murray)於傑克森家中,曾試圖急救但沒有成功[43]。消防隊急救人員於三分鐘後抵達,隨後給予心肺復甦術(CPR),並緊急送往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附屬醫療中心急救,於下午1:14送抵醫院。院方在下午2:26宣告麥可傑克森死亡[5],終年50歲。

傑克森去世後,各大搜索引擎由於歌迷搜索量劇增,谷歌近乎癱瘓,圖為2009年6月25日谷歌美國的「Michael Jackson」搜索量統計

洛杉磯警方對此事件高度重視,此案已移交給洛杉磯的法醫單位,因此沒有醫生簽屬死亡證明[43]。傑克森的屍體已經由直升機運送到洛杉磯博伊爾高地的驗屍官檢查所。 在傑克森死亡之前,他已安排好50場演唱會,演唱會宣傳期間,傑克森會做出退休聲明[44]

麥可的私人醫生莫瑞,很有可能遭到美國當地警方以「過失殺人罪」起訴,據《太陽報》的消息麥可至少吞9種危險性藥物導致意外,其中還包括PropofolLorazepamMidazolam

[編輯] 去世後

在傑克遜去世後,傑克遜隨即再次成為當年全球最暢銷的歌手,2009年在美國銷售超過850萬張專輯,在09到10年一年間,全球銷售約4000萬張專輯。新力公司宣布,他們已與遺產公司延長持有的發行權。 2010年3月16日,新力音樂娛樂公司,率先在其哥倫比亞 /史詩唱片公司集團旗下,簽訂了新的傑克遜歌曲發行權,並擴展他們的分銷權,且至少到2017年,並獲准發行10張新專輯與以前未發行歌曲材料或有關傑克遜的東西。 第一張專輯據說在2010年11月發行。 該協議是前所未有的音樂產業,因為它是最昂貴的音樂合同,並涉及到一個藝術家的歷史,據報涉及的新力音樂公司支付2.5億美元的協議。 視頻遊戲開發商育碧宣布在2010年假日季節將推出一個新的舞蹈和歌唱比賽邁克爾傑克遜遊戲。遊戲名為邁克爾傑克遜 這些遊戲將成為首批使用超高動力學和PlayStation移動,系統為微軟的Xbox 360和新力的PlayStation 3

 

[編輯] 追思會

美國時間7月7日上午10時,傑克森的悼念儀式:「In Loving Memory of Michael Jackson King of Pop 1958-2009」追思會在洛杉磯斯台普斯中心舉行,當天有大量演藝明星及超過2萬名觀眾參加,全球觀賞人數共超過31億[45][46]。這場告別式號稱是暨洛杉磯奧運會後洛杉磯市舉辦最大的公眾活動。

傑克森去世後私人醫生打給911的求救電話

[編輯] 他殺

2009年8月25日,法醫判定麥可之死為他殺。

警方取得墨瑞的手機通話紀錄,發現他從11時18分左右開始講電話,3通電話共花了47分鐘,而麥可的保鑣足足等到82分鐘後,才打電話向911求救,這關鍵的1個多小時,正是麥可急救的黃金時刻。而法醫根據資料,判定麥可死於他殺,莫瑞恐怕難逃過失殺人的罪嫌。[47] [48] [49]

[編輯] 葬禮

麥可·傑克森葬禮本於2009年8月29日其五十一歲冥壽舉行,不過該喪禮日期後來改爲9月3日

[編輯] 成就

[編輯] 《金氏世界紀錄》

  • 世界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專輯 — 《Thriller》(據《金氏世界記錄》的認證書上稱:該專輯已在全球賣出了超過1.04億張;排名第二的AC/DC《Back in Black》約為它的一半)
  • 第一個在美國以外的地區賣出一億張專輯的藝人。
  • 歷史上第一位在一年內賺進上億美金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歷史上報酬最高的藝術家(在1989年僅僅從單曲和專輯的銷售上就淨賺了1.25億美元)
  • 奪得美國單曲榜冠軍的最年輕的歌手(11歲,傑克森五人組樂團的主唱)
  • 首位單曲第一周發行即奪得美國音樂榜冠軍的歌手(「You Are Not Alone」)
  • 在美國排行榜上佔冠軍寶座時間最長的專輯(《Thriller》,37周)
  • 世界上慈善捐款金額累計最高的藝人(至2006年,個人的慈善公益捐款已經高達三億美元)
  • 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金氏世界記錄》特別為麥可歷年無數的偉大成就所頒發的金氏世界記錄認證)

[編輯] 各種榮譽

  • 普遍被認為與貓王、披頭四並列為流行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
  • 25歲起就開始打破了全球樂壇所有的音樂銷售和獲獎記錄。
  • 30歲就獲得了「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這個偉大的頭銜。
  • 在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榜史上有13張冠軍單曲。
  • 曾兩次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西方國家1980年代至1990年代流行文化的象徵人物。
  • 長年投入慈善事業,固定資助39個慈善機構(收錄在2000年出版的《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資料書》中),並被《星期日時報》稱為「慈善之王」。
  • 美國音樂史上唯一一位連續4張錄音室專輯都在首周奪冠的藝人。
  • 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在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榜上橫跨四個時代的冠軍藝人: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1991-2000,每個時代麥可都有冠軍曲。
  • 第一個同時包攬「NARM音樂聖禮獎」的「最暢銷專輯獎」(《Thriller》)和「最暢銷單曲獎」(《Billie Jean》)的藝人。
  • 第一位兩次留名「星光大道」的巨星(一次以Jackson 5樂團成員的身份,一次則以個人的名義)。
  • 「MTV音樂頻道」和「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將他的四首歌曲:《Billie Jean》、傑克森5人組的《I Want You Back》、《Beat It》及《Rock with You》選入「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100首流行歌曲」。
  • 罕見的兩度被引薦進入「搖滾名人堂」,也是搖滾名人堂最年輕的一位,第一次為39歲,第二次為43歲。
  • 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非洲裔美國籍黑人歌手,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流行音樂歌手之一。
  • 演唱會中昏倒的觀眾數量是史上最多的,平均每3分28秒就有1人昏倒。
  • 個人創立數個大規模的慈善醫療機構,目前已曝光的有「治癒世界基金會」、「拯救兒童基金會」、「麥可傑克森燒傷中心」、「麥可傑克森愛滋病救助中心」、「麥可傑克森有色人種教育基金會」、「麥可傑克森華沙兒童醫院」、「麥可傑克森巴黎兒童醫院」、「麥可傑克森糖尿病患者基金會」。估計全球已有數千萬名孩童及青少年因麥可的善行及影響力,直接或間接的改善生活。
  • 他的全球唱片銷售量、高難度的舞蹈動作、成功風靡全球的獨特造型、琳瑯滿目的獲獎紀錄、聲勢驚人的演唱會陣仗、慈善捐款的龐大金額、代表人類文化的傳奇性、稱霸全世界的超級巨星地位、以及他在救援世界兒童及反戰上的努力,都是地球上所有音樂人無法超越的里程碑
  • 「顫慄」《Thriller》音樂錄影帶,在2009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級館藏影片,成為最受矚目的音樂影片作品。

[編輯] 歷年成就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50]麥可·傑克森歷年所得到重要的獎項有372個,其中包括:

American Music Awards:26個

Billboard Awards:40個

BRIT Awards:7個

Golden Globe Awards:1個

MOBO Awards:1個

Grammy Awards:17個

Guinness World Records:13個

MTV Awards:13個

Soul Train Awards:10個

NAACP Image Awards:14個

RIAA Awards:56個

American Video Awards:2個

World Music Awards:12個

此外,還得到無數個其他獎項與榮耀(由於數量大多,不能盡錄,詳細請參閱[51])。

 

[編輯] 1970年代

  • 1970年,年僅11歲,以一曲《I Want You Back》奪得了美國排行榜冠軍。
  • 1972年,美國國會 U.S. Congress頒予「特殊貢獻楷模」。
  • 1972年,「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最佳單曲、最佳單曲男藝人,成為其創榜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 1978年,首次發行個人專輯《Off the Wall》,一年內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張(目前銷量約2000萬張),在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專輯榜中停留了184周之久,並產生了4首冠軍單曲。「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在樂評中稱讚這張專輯是現代音樂經典之作。
  • 1979年,「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最佳黑色藝人、最佳黑人專輯。
  • 1979年,「錢櫃雜誌Cashbox」最佳靈魂專輯。

[編輯] 1980年代

  • 1980年,「第22屆葛萊美獎」最佳節奏藍調男歌手獎。
  • 1980年,「第7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男藝人獎、最受歡迎專輯獎、最受歡迎單曲獎。
  • 1981年,「第8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男藝人獎、最受歡迎專輯獎。
  • 1982年,專輯《Thriller》發行(目前銷量約1億900萬張),產生了4首冠軍單曲,佔據美國音樂排行榜冠軍位置37周,並在專輯榜內停留長達122周之久,更是歷史上唯一連續兩年拿下年度冠軍的唱片。同時是史上第一張在英國和美國榜上同時奪冠的專輯,在「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榜上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流行、舞曲及黑人榜拿下專輯與單曲榜冠軍。此張專輯並獲得「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五顆星評價。
  • 1982年,單曲《Billie Jean》的音樂錄影帶成為了首部在「MTV音樂頻道」播放的黑人歌手節目。
  • 1983年,「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讀者與樂評票選年度藝人、年度錄影帶、年度靈魂藝人;讀者票選年度製作人;樂評票選年度男歌手。
  • 1983年,「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榜上第一位同時間擁有14首十名內排行單曲的藝人,同時還破天荒的一次獲得了年度流行藝人、年度黑人藝人、年度流行專輯、年度流行專輯藝人、年度流行單曲藝人、年度流行男藝人專輯、年度流行男藝人單曲、年度黑人專輯藝人、年度黑人單曲藝人、年度黑人專輯、最佳舞曲藝人、最受歡迎單曲、最受歡迎專輯;並且在搖滾專輯榜、搖滾單曲榜、靈魂/節奏藍調專輯榜、靈魂/節奏藍調單曲榜、舞曲榜上同時奪冠。
  • 1983年,單曲《Thriller》的音樂錄影帶在「MTV音樂頻道」放映時,創下超過1000萬戶收視率,為日後MTV主導流行音樂市場奠下基礎。
  • 1983年,單曲《Thriller》的音樂錄影帶被譽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音樂錄影帶」之一,並在音樂錄影帶的藝術性上「前進了一大步」。
  • 1983年,專輯《Thriller》在美國被鑒定為27白金唱片;在英國也獲得11白金認證。
  • 1984年,《健力氏世界記錄》世界史上最暢銷的專輯——《Thriller》。
  • 1984年,《Victory World Tour》在堪撒斯城箭頭體育場舉行,3場演出共吸引了13.5萬人到場。
  • 1984年,成為當時擁有鉆石專輯(1000萬銷量)的最年輕藝人(25歲)。
  • 1984年,在白宮接受美國總統雷根頒發了「特殊成就獎」、「人道主義總統獎」(因《Beat It》一曲用在防治酒駕宣導影片上成效卓越)。
  • 1984年,「第1屆MTV音樂錄影帶獎」歷年最佳錄影帶獎、最佳舞蹈設計獎、最佳人氣獎。
  • 1984年,「第2屆全美音樂錄影帶獎」最佳長篇錄影帶獎、最佳家庭錄影帶獎。
  • 1984年,「第3屆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專輯獎、最佳國際藝人獎。
  • 1984年,「第11屆全美音樂獎」特殊貢獻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男歌手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專輯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單曲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音樂錄影帶獎、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男藝人獎、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音樂錄影帶獎、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專輯獎。
  • 1984年,「第26屆葛萊美獎」最佳搖滾男歌手獎、最佳藍調男歌手獎、最佳藍調歌曲獎、最佳製作人獎、最佳流行男歌手獎、最佳年度專輯獎、最佳年度唱片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最佳音樂錄影帶專輯獎。今晚的頒獎晚會被稱為「Michael Jackson之夜」,共計有超過6500萬人收看,創下了「葛萊美獎」現場直播的最高收視率。
  • 1984年,「有色人種民權促進協會」(NAACP Image Awards H. Claude Hodson)克勞德哈德森自由勳章。
  • 1985年,「第27屆葛萊美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 1985年,單曲《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召集了45位著名歌手所共同演唱。在美國成為史上銷售最快的單曲(3天內賣出80萬)最後狂銷700萬張,也成為史上第二最佳銷量單曲,並募款達到六千三百萬美金。
  • 1986年,「第28屆葛萊美獎」年度歌曲獎、年度唱片獎、最佳流行二重唱或團體獎、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獎。
  • 1987年,專輯《BAD》發行(目前銷量約3000萬張),產生了5首冠軍單曲,同時也創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榜上「擁有最多冠軍曲的單張專輯」的記錄,並且又破紀錄的在全球在25個國家內登上了排行榜冠軍寶座。
  • 1987年,開始為期16個月的《Bad World Tour》。在全球4大洲的15個國家舉行共123場演唱會,吸引了約440萬人到場觀看。使其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巡演,它也是史上獲利最豐的巡演,共收入1.25億美元。
  • 1988年,「音樂錄影帶先鋒獎」音樂錄影帶傑出貢獻獎。
  • 1988年,《Bad World Tour》是英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巡演,吸引了超過80萬人到場觀看,創下收入高達1300多萬英鎊的紀錄。
  • 1988年,由倫敦溫布利大體育場頒發特別榮譽,表彰麥可在此創下的新記錄,7場售票演出共吸引了504,000人觀看。
  • 1988年,在利物浦Aintree賽馬場的演唱會共吸引了125,000人前來觀看,創下了該體育場最多觀眾人數記錄。
  • 1988年,有色人種聯合大學基金會授與「Fisk大學人道文學博士榮譽學位」、「Frederick D. Patterson獎」。
  • 1988年,「第15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單曲獎。
  • 1988年,「第7屆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藝人獎。
  • 1988年,「第2屆靈魂列車音樂獎」年度最佳節奏藍調專輯獎、年度最佳男藝人單曲獎。
  • 1988年,「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最佳黑人藝人。
  • 1989年,「MTV音樂頻道」十年先鋒音樂錄影帶藝人獎。
  • 1989年,「第16屆全美音樂獎」特殊成就獎。
  • 1989年,「第6屆MTV音樂錄影帶獎」錄影帶先鋒獎-世界史上最偉大的錄影帶。
  • 1989年,「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十年來最佳錄影帶。
  • 1989年,「世界音樂獎」名人殿堂、錄影帶終生成就獎、最受歡迎錄影帶獎。
  • 1989年,「第21屆有色人種民權促進協會」最佳男藝人獎、年度最佳專輯獎、李奧納多.卡特人道主義獎。
  • 1989年,「第8屆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藝人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最佳國際男藝人獎。
  • 1989年,「告示牌Billboard雜誌」年度冠軍黑人藝人、年度流行/節奏藍調冠軍專輯。

[編輯] 1990年代

  • 1990年,「第32屆葛萊美獎」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獎。
  • 1990年,「全美影業基金會」十年最佳藝人。
  • 1990年,「第4屆靈魂列車音樂獎」十年最佳藝人獎。
  • 1990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評為當代最偉大的藝人。
  • 1990年,美國總統老布希在白宮頒發「十年最佳藝人獎」。
  • 1991年,專輯《Dangerous》發行(目前銷量約3000萬張),成為英美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專輯:在美國公開發售後的37天內便賣出了1400萬張,同時在英國3天內就賣出了超過20萬張。
  • 1991年,單曲《Black Or White》是迄今為止被播放次數最多的音樂錄影帶,耗資超過400萬美元,首次廣泛的運用電腦特效製作出人臉變形技術。
  • 1991年,與SONY唱片簽約,擁有其50%的音樂版權(包括披頭四樂團、貓王等歌手),合約價值9.1億美金,每製作一張專輯資助2300萬美金,專為他成立一個「傑克森娛樂中心」,做為統合他一切音樂、電影、電視的指揮總部,外加年薪1000萬美金。麥可此時身價已高達30億美金。
  • 1991年,《Dangerous》專輯成為史上銷售最快的專輯:公開發售37天內便賣出了1400萬張。
  • 1992年,「NABOB」終生成就獎。
  • 1992年,《Dangerous World Tour》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演唱會在全球61個國家的電臺和電視上現場直播,共吸引了全球大約2.5億的觀眾收看。
  • 1992年,《Dangerous World Tour》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演唱會的現場直播節目,獲得「Cable Ace Awards」的大獎。
  • 1992年,HBO支付給《Dangerous World Tour》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演唱會的全球直播費達2000萬,創下有線電視網路電視轉播費用的最高價。
  • 1992年,《Dangerous World Tour》全球演唱會共計六十九場,觀眾超過三百五十萬。總收入達到一億美金,麥可將之全部投入慈善事業。
  • 1992年,專輯《Dangerous》累計賣出2200萬張,成為當年全球最暢銷的唱片,專輯中另外發表的9首單曲也達到了1700萬張的銷量。
  • 1993年,《金氏世界紀錄》終生成就獎。
  • 1993年,「第6屆世界音樂獎」本世紀全球最暢銷藝人、全球最暢銷流行藝人、全美最暢銷藝人。
  • 1993年,「第20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專輯、最受歡迎靈魂/節奏藍調單曲、特殊國際藝人獎。
  • 1993年,「第7屆靈魂列車音樂獎」年度人道主義獎、最佳節奏藍調專輯、最佳節奏藍調單曲。
  • 1993年,「有色人種民權促進協會」年度人道主義獎、傑出音樂錄影帶獎、25週年紀念年度藝人獎。
  • 1993年,在「27屆美式足球超級盃賽」開幕式進行個人表演(由NBC直播),聯合發起「拯救洛杉磯」慈善運動,共吸引了1.334億美國觀眾收視,在全球80個國家吸引了15億觀眾收視。
  • 1993年,《Dangerous World Tour》成為墨西哥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巡演,5場演出共吸引了50萬人觀看,共收入1200萬美元。
  • 1993年,「第35屆葛萊美獎」當代傳奇獎。
  • 1995年,專輯《HIStory》發行(目前銷量約1800萬張),產生了2首冠軍單曲。
  • 1995年,在好萊塢Tower唱片行頂樓豎立高達9.1公尺的麥可雕像。
  • 1995年,「第12屆MTV錄影帶獎」最佳舞曲音樂錄影帶獎、最佳舞蹈獎、最佳美術指導獎。
  • 1996年,「第38屆葛萊美獎」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獎。
  • 1996年,「第8屆世界音樂獎」歷年最暢銷專輯、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節奏藍調藝人、最佳唱片男歌手、最佳美國男歌手,從而成為該獎項歷史上單年度獲獎最多的藝人。
  • 1996年,網路上與麥可有關的網站高達6000個,比第二名美國柯林頓總統還多500個。
  • 1997年,在芬蘭赫爾辛基,5萬張票在5個小時內售完,創下芬蘭歷史記錄。
  • 1997年,《HIStory World Tour》成為德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巡演,共有超過65萬的觀眾到場觀看。
  • 1998年,在「告示牌Billboard雜誌」慶祝創榜40周年的選舉中奪得「擁有最多熱門曲目的男性藝人」的桂冠。

[編輯] 21世紀

  • 2002年,在柏林獲得「2002年德國千年Bambi獎」,以承認他是世界「最偉大的流行歌手」的地位。
  • 2003年,「告示牌Billboard雜誌」TOP 10單曲總數(包括Jackson 5時期)已累積達48支。
  • 2003年,獲Radio Music Awards電台音樂獎頒發人道主義獎。
  • 2006年,在倫敦獲得「世界音樂獎」鑽石大獎[52]。同場獲得《金氏世界記錄》特別為麥可·傑克森歷年所創造無數偉大的成就與貢獻所頒發的金氏世界記錄認證。
  • 2009年,麥可傑克森宣布將舉辦50場《This Is It》最後公演。約100萬張門票在開售後4個半小時內就搶購一空,再次創下流行音樂史上最高紀錄。
  • 2009年3月12日,倫敦謝幕演出正式開始預售五個小時後,《The Essential Michael Jackson》(世紀典藏)精選輯的銷量增加了2377%,從8001位直接跳升至323位。《Thriller 25th Annivrsary Edition》(顫慄25周年紀念專輯)則銷量猛漲了411%,排名第171。《Number Ones》(獨一無二)精選輯增漲了384%,而《Off the Wall》(牆外)專輯增漲了260%。
  • 2009年11月22日,獲「第37屆全美音樂獎」追頒四個獎項,憑2003年的專輯《Number Ones》獲得了流行/搖滾最受歡迎男歌手、流行/搖滾最受歡迎專輯、靈魂/節奏藍調最受歡迎男歌手及靈魂/節奏藍調最受歡迎專輯四個大獎。由其兄長(Jermaine Jackson)代領[53]
  • 2010年1月31日,榮獲「第52屆葛萊美獎」終生成就獎,由其子女「Prince Jackson」、「Paris Jackson」代領。
  • 2010年3月7日 , 第11屆兒童聯合奧斯卡節(11th Annual Children Uniting Nations Oscar Celebration)在加利福尼亞貝芙麗山舉行,蘭迪·傑克遜(Randy Jackson)代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領取了「天使獎」(Angel Award ),瑞比·傑克遜(Rebbie Jackson)也出席了該活動。
  • 2010年6月7日,根據尼爾森統計(Nielsen SoundScan),在音樂史的17首最暢銷R&B老歌中,傑克遜擁有9首,而且排行榜的前5名被傑克遜一掃而光,分別是出自《顫栗》(Thriller)專輯的同名曲、《比莉·珍》(Billie Jean)、《避開》(Beat It);《真棒》(Bad)專輯的福音力作《鏡中人》(Man In The Mirror)和《牆外》(Off The Wall)專輯的迪斯科金曲《滿足為止》(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 2010年6月13日 - 拉托亞‧傑克遜(Latoya Jackson)赴莫斯科代替弟弟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領取「國家繆斯獎(National Award of Muses)」,此獎是表彰邁克爾「對國際流行文化的貢獻」, 並與俄羅斯歌手合唱麥可生前的環保歌曲Earth Song地球之歌
  • 2010年6月18日,Billboard告示牌雜誌刊出Billboard 由1991年起開始統計的Hot 100,而傑克遜一個人已 佔了Hot 100 的其中 50 首,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紀錄,大概也是後無來者,而雜誌將於2010年 6 月 26 日出版。

[編輯] 作品

[編輯] 音樂作品

主條目:麥可·傑克森專輯列表和麥可·傑克森單曲列表

[編輯] 原創專輯

[編輯] 精選輯

  • 2001年11月:Michael Jackson Greatest Hits HIStory Volume I
  • 2004年11月:Michael Jackson: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 2005年6月:The Essential Michael Jackson
  • 2008年2月:Michael Jackson 25th Anniversary of Thriller
  • 2008年8月26日:King of Pop

[編輯] 演唱會

傑克森在日本的演唱會為亞洲最多場次的國家,分別於1973年(5場)、1987年(14場)、1988年(9場)、1992年(8場)、1993年(2場)、1996年(6場)。並分別於2006年2007年兩度造訪日本。2007年3月3日造訪領取日本MTV大獎為生涯最後一次亞洲之旅。

  • Bad Tour1987年9月12日~1989年1月27日

亞洲第一站是9月12日的東京開始。總計共有15國123場,440萬聽眾參與。

  • Dangerous Tour第一階段[1992年6月27日—1992年12月31日] 第二階段[1993年8月24日—1993年11月11日]

全球總計共69場次,350萬聽眾。參與演唱會的人數則有235人,80台攝影機全程錄影。本巡迴超過一億美金的總收入全捐予慈善機構「治癒世界基金會」。 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演出則為HBO創下有線電視史上最高收視紀錄,麥可因此獲得有線電視傑出獎。 Dangerous Tour最後階段因惡意指控,造成麥可必須服用止痛藥來紓解壓力,使他進入康復中心來戒除藥癮。

  • 「危險之旅」台北演唱會1993年9月4日、9月6日

為1993年的第3站。

  • HIStory Tour1996年9月7日~1997年10月15日

總計共35國58個都市82場次,450萬聽眾。動用整架包機抵達世界各地。

造訪台灣台北市期間,包下欣欣百貨公司-玩具反斗城賣場,盛況空前。

[編輯] 參與電影

扮演稻草人。
扮演EO船長。迪士尼樂園3D電影。
扮演自己。
  • 1997年:Ghosts 《鬼怪》
分飾以下角色:莊園主人/市長/鬼怪市長/鬼王/骷髏。
扮演特工M。
扮演自己。
演唱會電影;台譯未來的未來。[54]

[編輯] 參與電玩

[編輯] 個人專利

  • 45度前傾專利:傑克遜於1993年10月26號獲得此動作的專利權,專利名為「製作反重力錯覺的方法和手段」(Method and means for creating anti-gravity illusion),詳細分析專利頁面(en)

[編輯] 為其他歌手或組合提供之歌曲

[編輯] 日本

[編輯] J-FRIENDS
  1. Children's Holiday (1998年1月21日發售)
    擔任此歌的製作人,由日本作詞家松井五郎翻譯成日文版本。
  2. People Of the World (1999年1月13日發售)
    擔任此歌的製作人,由日本作詞家秋元康翻譯成日文版本。

[編輯] 美國

[編輯] Sa-Fire (Wilma Cosme)
  1. I Never Heard (1990年發售)
    與Paul Anka共同擔任此歌的作詞
[編輯] Diana Ross
  1. Muscles (1982)
  2. Eaten Alive (1985)

[編輯] 英國

[編輯] Paul McCartney
  1. Say Say Say (1983年10月8日發行) 與Paul McCartney共同合唱

[編輯] 相關條目

  • 傑克森五人組

[編輯] 參考文獻

  1. ^ Music Icon Quincy Jones Kicks-Off New Series in Tribune Newspapers. PR Newswire. January 16, 2009 [January 24, 2009]. 
  2. ^ 《Time》1st July Australia MJ monograph
  3. ^ The King of Our Times. 星期日時報. 2007-01-07 [2008-04-06]. 
  4. ^ Taraborrelli, p. 453–454
  5. ^ 5.0 5.1 洛杉磯時報
  6. ^ AEG公布傑克森演出日程及票務安排
  7. ^ 7.0 7.1 7.2 7.3 Huey, Steve. Michael Jackson - Biography. All Music Guide [2006-11-11]. 
  8. ^ Taraborrelli, pp. 20–22
  9. ^ Michael Jackson: Biography. The New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 2004 [2008-02-14]. 
  10. ^ 10.0 10.1 History: 1970s. Sony BMG Music Entertainment [2006-11-11]. 
  11. ^ The Jacksons Story: Overview. All Music Guide [2006-11-11]. 
  12. ^ Taraborrelli, p. 138
  13. ^ Taraborrelli, p. 139–142
  14. ^ The Jackson Fiv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07-05-29]. 
  15. ^ 68) Off the wall. Rolling Stone [2008-04-16]. 
  16. ^ Gold and Platinum. RIAA [2008-04-08]. 
  17. ^ Day, Elizabeth. The Whole World in His Hands.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08-03-16 [2008-04-21]. 
  18. ^ 麥可傑克森首次表演月球漫步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lEgMyJwU
  19. ^ [1]The official Michael Jackson Youtube Channel.MV: You Rock My World.
  20. ^ http://www.mjdb.cn/show.aspx?id=1898&cid=70
  21. ^ 【民視新聞網】2002年7月7日:麥可傑克森 強力抨擊新力唱片公司
  22. ^ 【民視新聞網】2002年7月10日:麥克傑克森 再批唱片業歧視黑人
  23. ^ (3/7)1993麥可傑克森接受歐普拉專訪 中文字幕
  24. ^ 傑克森的白癜風
  25. ^ MJ由黑變白真相曝光
  26. ^ 傑克遜孌童案男童父親自殺 據稱承認誣陷傑克遜. sina. 20091119 [20091119]. 
  27. ^ Harrington, Richard. Jackson to Tour Overseas. The Washington Post. 1992-02-05 [2008-12-05]. 
  28. ^ 夢幻莊園出庭應訊. 
  29. ^ 夢幻莊園出庭應訊2. 
  30. ^ 夢幻莊園出庭應訊3. 
  31. ^ 夢幻莊園出庭應訊4. 
  32. ^ 夢幻莊園出庭應訊5. 
  33. ^ 2006年YOSHIKI電話訪問 談到了麥克傑克森與他的交情
  34. ^ 令小兒子在空中懸盪 美國歌星傑克遜道歉. 中國新聞網. 2002年11月21日 [2009-06-26] (中文). 
  35. ^ [2]
  36. ^ [3]
  37. ^ [4]
  38. ^ [5]
  39. ^ 傑克森1987年香港行
  40. ^ 傑克森曾赴港度假 汪明荃難忘與其同坐龍椅
  41. ^ 記者/王中言‧麥可訪殘障兒童好快樂、跟孩子玩作堆麥可最樂《民生報》1996年10月20日.正體中文。報紙翻拍[6][7]參考[8]
  42. ^ 傑克遜唯一一次中國大陸行:22年前訪中山. 網易. 2009-06-29 [2009-07-29] (簡體中文). 
  43. ^ 43.0 43.1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world/us_and_americas/article6580897.ece Fans mourn artist for whom it didn』t matter if you were black or white, The Times
  44. ^ http://www.rollingstone.com/rockdaily/index.php/2009/03/12/michael-jacksons-this-is-it-tour-balloons-to-50-show-run-stretching-into-2010/ Michael Jackson』s 「This Is It!」 Tour Balloons to 50-Show Run Stretching Into 2010
  45. ^ Bucci, Paul and Wood, Graeme. Michael Jackson RIP: One billion people estimated watching for gold-plated casket at memorial service. The Vancouver Sun, 2009年7月7日.
  46. ^ Michael Jackson memorial draws 31.1 million U.S. TV viewers, Reuters, 2009年7月9日
  47. ^ 【民視新聞網】2009年8月25日:法醫:麥可他殺 麻醉劑是死因
  48. ^ 《自由時報》2009年8月26日:法醫判定 麥可死於他殺
  49. ^ 《蘋果日報》2009年8月26日:麥可遭打過量麻醉劑 確認他殺
  50. ^ List of awards received by Michael Jackson
  51. ^ List of awards received by Michael Jackson
  52. ^ 最後的榮耀 - The World Music Awards (美國世界音樂獎)
  53. ^ 香港文匯報:全美音樂獎MJ獲追頒4獎,2009年11月24日。
  54. ^ Michael Jackson's This Is ItYouTube

[編輯] 參考書籍

Commons-logo.svg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 Brackett, Nathan; Christian Hoard.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 Fireside. 2004. ISBN 0-7432-0169-8. 
  • Campbell, Lisa. Michael Jackson: The King of Pop. Branden. 1993. ISBN 082831957X. 
  • Campbell, Lisa. Michael Jackson: The King of Pop's Darkest Hour. Branden. 1995. ISBN 0828320039. 
  • George, Nelson(2004). Michael Jackson: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booklet. Sony BMG.
  • Guinness World Records.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04. Guinness. 2003. ISBN 1892051206. 
  • Guinness World Records.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06. Guinness. 2005. ISBN 1-904994-02-4. 
  • Jackson, Michael. Moon Walk. Doubleday. 1988. ISBN 0385247125. 
  • Lewis, Jel. Michael Jackson, the King of Pop: The Big Picture : the Music! the Man! the Legend! the Interviews!. Amber Books Publishing. 2005. ISBN 0-974977-90-X. 
  • Taraborrelli, J. Randy. The Magic and the Madness. Terra Alta, WV: Headline. 2004. ISBN 0-330-42005-4. 

[編輯] 延伸閱讀

  • Dineen, Catherine. Michael Jackson: In His Own Words. Omnibus Press. 1993. ISBN 0711932166. 
  • Grant, Adrian. Michael Jackson: The Visual Documentary. Omnibus Press. 1994, 1997, 2002 and 2005. ISBN 1-84449-432-2. 
  • Jackson, Michael. Moonwalk. Doubleday. 1988:  143–144. ISBN 0-434-37042-8. 
  • Jackson, Michael. Dancing the Dream. Doubleday. 1992. ISBN 0-385-40368-2. 
  • Jackson, Michael. My World, The Official Photobook, Vol. 1. Triumph International. 2006. ISBN 0-9768891-1-0. 
  • Jones, Bob. Michael Jackson: The Man Behind the Mask. Select Books Inc. 2005. ISBN 1590790723. 
  • Noonan, Damien. Michael Jackson (Audio book). Carlton Books. 1994. ISBN 1-85797-587-1.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相關網站

[編輯] 相關新聞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WIN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