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腿的幫沒有腿的

            ■盧俊義

            這是幾年前發生在台南縣一所位於鄉鎮國民小學的真實故事。

           
裕熙是一個右腳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小孩。他父親為了要讓他自立起來,
           
從小就教他學會騎腳踏車。他也清楚知道不能因為自己有一腳不便,要
           
讓家人每天幫助他出出入入,總要讓自己長大站立起來才可以。因此,
           
很認真地學習,也很快就學會騎腳踏車,就這樣,從國小一年級開始,
            自己每天騎車上學去。

           
有一天放學時,他到車棚找不到自己的腳踏車,非常難過,打電話給他
           
爸爸。他爸爸趕緊到學校去了解狀況,非常生氣,因為放在學校車棚的
           
腳踏車竟然會被偷走,而裕熙若沒有腳踏車,就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
           
能回到家,對腳有殘障的孩子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父親了解狀況
           
後,就親自去找校長,讓校長知道這件事,校長也為這件事感到非常抱
           
歉。父親一再安慰裕熙,說馬上要去買部新的給他,也一面罵著小偷怎
            麼可以這麼沒有良心。其實,小偷若是有良心就不會當小偷了。

           
當父親騎上摩托車,準備要載裕熙回家的時候,裕熙卻說甚麼也不肯上
           
車,父親很奇怪,只見裕熙一直不肯說出是甚麼原因,後來父親再次跟
           
他說要載他去買一部新的腳踏車,這時裕熙才緩緩地跟父親說:「爸
            爸,你先載我同學良吉仔回去之後,再來載我。」

           
父親不解地問:「為甚麼?良吉仔可以自己回去啊,或是請他的家人來
           
載他啊。」裕熙這時才跟父親說:「不是啦,良吉仔的腳也跟我一樣,
           
不能走太遠的路。他比我還更需要幫忙,因為他的雙腳都不能挺直地
           
走,我都是每天騎著車子去他的家載他來學校,然後又載他回去。今天
           
車子掉了,我就不能載他回去了,麻煩爸爸先載他回去,我在這裡等,
            然後您再回來載我。」

           
聽到裕熙這樣說,當父親的非常感動,也很奇怪,從來沒有聽裕熙說過
           
這件事。於是趕緊跑到裕熙所說的教室去找良吉仔,那是一棟三樓的教
           
室,每次都是裕熙去該大樓叫他,他聽到時才下樓來。果然,良吉仔尚
           
在教室等候著裕熙叫他,班上的同學幾乎都已經回家去了,剩下幾個還
            在教室也是在等家人來接的。

           
裕熙的父親直奔三樓教室,找到良吉仔時,看到他雙腳都已因為麻痺而
           
萎縮得很嚴重,穿著鐵鞋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需要很用力,心想:學校
           
明明知道有這樣的學生,為甚麼還將這班的教室分配到三樓去?真是有
           
夠「夭壽」的。裕熙的父親看不下去,就彎下腰來要背良吉仔下樓。沒
           
想到良吉仔跟裕熙的父親說:「阿伯,不用啦,我可以自己下樓,沒有
           
問題。」裕熙的爸爸說:「這要下三樓,很累的。不可以,讓我來背
           
你。」良吉仔說:「不會啦,我已經自己爬上、爬下一年多了。沒有甚
            麼問題的。只是慢了些而已。阿伯,你可以先下去,沒關係。」

           
裕熙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兒子只有一腿殘障,而良吉仔卻是雙腳都殘障。
           
而自己一腳殘障的孩子卻還知道要幫助雙腳都殘障的同學,使得自己當
           
父親的受到甚大感動,流著眼淚,一面鼓勵良吉仔要勇敢,也一面感到
           
相當安慰和驕傲,知道自己的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缺,但心卻是很圓滿、慈悲。

           
養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給孩子物質生活很豐富,卻沒有給孩子圓
           
滿的心靈生活;有的人給孩子學習很多新的科技知識和升學常識,卻甚
           
少教導孩子對苦難者多一份慈悲憐憫的心。結果是豐富的物質生活往往
           
使孩子學會了浪費、奢侈,但卻體會不出貧困人家生活的疾苦和需要。
           
雖然是讓孩子學到許多新的科技知識和生活技能的常識,但往往因為欠
           
缺心靈生活的培養,對於疼愛人、憐憫人的心,也隨著年歲的增添而相
           
對的貧乏、枯萎,導致年歲越大,對苦難生命的景象則是越來越冷漠;
           
到頭來連對養育他的父母、照顧過他的親友,自然就甚少感恩和憐恤的心。

           
給孩子有足夠敬虔的心靈,遠比給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重要;讓孩子
           
從小有機會接觸心靈功課,遠勝過學習多樣的才藝。而豐富的心靈需要
            用更多的時間來培養,才能使之在生命中孕育成長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WIN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